第4单元 策略互动和社会困境
4.8 重复互动:公共品博弈中的社会规范、互惠与同伴惩罚
今天在社区中搭其他成员贡献的便车,可能会在明天或未来几年后产生后果。年复一年,一些人可能会因不合作而声名狼藉,这可能会影响他人的行为。持续的人际关系是社会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我们迄今为止所用的模型并未涵盖这一点:生活不是一锤子买卖。
在重复博弈中,最优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想象一下,如果害虫防治博弈每个季节都重复进行,即使在自利的偏好下,事情的发展也会截然不同。阿尼尔和巴拉在考虑今天的决策时会回顾过去发生的事情,同时也会考虑今天的决策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假设巴拉上个季节使用了害虫综合防治。那么当阿尼尔在考虑今年使用农药还是害虫综合防治时,他的最优反应是什么呢?他可能会这样推理:
- 阿尼尔
- 如果我像巴拉上个季节那样使用害虫综合防治,那么巴拉未来可能继续使用害虫综合防治。如果我使用农药来提高今年的利润,那么巴拉明年更有可能使用农药。所以,除非我现在急需收入,否则我最好还是选择害虫综合防治。
巴拉可能作出类似的推理。因此,他们可能会一直选择使用害虫综合防治。
问题4.9 选择正确的表述(多选题)
四个农民正在决定是否要为灌溉项目的维护作出贡献。对于每个农民来说,贡献的成本是10美元。不过,只要有一个农民作出贡献,他们四个人的农作物产量都会增加,因此他们每个人将从每个作出贡献的农民那里获得8美元的收益。
阅读以下陈述并选择正确的选项。
- 不贡献是所有农民的占优策略:无论其他人做什么,他们从贡献中获得的收益是8美元,但成本是10美元。
- 如果金是唯一作出贡献的人,那么所有农民都将获得8美元。如果金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吉姆,那么她的收益(支付)将是她自己获得的8美元加上吉姆获得的8美元,总计16美元。由于16美元高于贡献的成本10美元,因此金会选择贡献。
- 无论金做什么,在一次性公共品博弈中,对于完全自利的农民来说,不贡献始终是他们的占优策略。
- 如果农民们之间有着持续的关系,他们可能会都选择贡献,以获取持续合作所带来的未来收益。如果任何一年中有邻居没有作出贡献,合作就会破裂。深知这一点,他们将有动力在当前作出贡献。
公共品实验
实验室实验表明,在重复的公共品博弈中,如果人们有机会在清楚谁没有按照常规作出贡献后对搭便车者进行制裁,那么他们就能够维持高水平的合作。
世界各地的城市都进行了一项模仿公共品贡献成本和收益的实验。在这项实验中,参与者进行十轮类似于金和其他农民参与的灌溉博弈的公共品博弈。参与者被随机分成小组,每组通常有四个互不相识的人。在每一轮中,每个参与者都会获得20美元。他们被要求从自己手中的20美元中决定向一个公共资金池贡献多少。这个资金池代表公共品:每贡献1美元,组内的每个人包括贡献者,都会获得0.40美元的收益。
假设你正在进行这个博弈,并且你预计小组中的其他三位成员每人都会贡献10美元。图4.14a展示了你如何决定是否也这样做。但对于整个小组来说,不幸的是,如果你什么都不贡献,你的收益会更高。而同样不幸的是,这一逻辑也适用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如果参与者都是自利的,那么我们预计他们都会选择搭便车。
其他三名参与者各自贡献10美元 | 我不贡献任何金额 | 我贡献10美元 |
---|---|---|
我从他们的贡献中获得的收益 | 12 (= 30 × 0.4) | 12 (= 30 × 0.4) |
加上我自己贡献所带来的收益 | 0 | 4 (= 10 × 0.4) |
加上我保留的钱 | 20 | 10 |
总计 | $32 | $26 |
图4.14a 比较搭便车与贡献10美元的支付。
但在这个实验中,结果并非如此。每轮之后,参与者会被告知组内其他成员的贡献情况。图4.14b中的线条代表了世界各地每一轮平均贡献额随轮次的变化情况。在每一轮中,参与者都会贡献超过0美元的金额,尽管贡献的金额会随着轮次的推移而逐渐减少,并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图4.14b 全球公共品实验:十轮的贡献情况。
Benedikt Herrmann, Christian Thoni, and Simon Gachter. 2008. ‘Antisocial Punishment Across Societies’. Science 319 (5868): pp. 1362–67.
聚焦于互动图表中的成都。参与者最初平均贡献10美元,但在四轮后,贡献开始下降。在所有进行该博弈的群体中,第一轮投向资金池的贡献额都很高,尽管一些城市(如哥本哈根)的贡献额远高于其他城市(如墨尔本)。这一点很值得注意:如果你只关心自己的回报,完全不贡献是占优策略。对于初期高贡献额的一种可能解释是,实验中的参与者是利他主义者。但问题(或者哈丁所说的悲剧)显而易见。无论在什么地方,贡献都随着轮次的推移而下降。
在一些城市(哥本哈根、波恩和圣加伦),这一趋势非常明显。而在其他城市(马斯喀特、利雅得或雅典),实验结束时贡献额仍然很高。不同社会的公共资金池贡献额差异很大。
利他主义并不是这些结果最合理的解释。利他主义的参与者会关心所有时期其他人所获得的收益,且这种关心不依赖于其他参与者的行为,他们会持续贡献以确保所有人都能受益。然而实验显示,当贡献者注意到其他人在搭便车后,他们降低了自己的合作水平。换句话说,他们关心他人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作用
人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偏好作出决策。这些偏好包括驱动他们的喜好、厌恶、态度、情感和信念,也包括社会偏好,如利他主义。然而,他们的偏好可能会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
社会规范是社区中大多数成员对人们在特定情况下应如何相互对待的共同理解。给亲密的家庭成员和朋友送生日礼物就是许多社区中的一种社会规范,此外还有一些适用于陌生人之间的惯例,比如排队等待。
在公共品博弈模拟的情境中,当观察到其他人在贡献时,许多人也很乐意贡献。这表明他们受到了社会规范的影响:例如,人们应该为了集体的利益而贡献,或者结果应该是公平的。
- 互惠主义(reciprocity)
- 一种偏好,倾向于对友善和乐于助人者表现出善意和帮助,而对不友善或不乐于助人者不表现善意和帮助。
实验中后期贡献额下降的最有力解释是,最初贡献额较高的参与者对于其他人没有出于回报而提高贡献额以遵循互惠主义社会规范的行为感到失望。由此,这些失望的参与者以与其他人相同的规范作出了反应,他们选择减少自己的贡献。
如果人们非常重视社会规范,他们可能会希望惩罚那些违反规范的人,即使这样做的成本很高。在图4.14b中的实验中,惩罚搭便车者的唯一方式就是停止贡献。为了测试如果参与者能够直接惩罚彼此会发生什么,实验者引入了一个惩罚选项。在观察到小组成员的贡献后,参与者可以通过让其他参与者支付3美元的罚款来惩罚他们。惩罚者保持匿名,但每惩罚一个参与者,惩罚者必须支付1美元。
图4.14c显示了这种效果。对于包括中国、韩国、北欧和英语国家在内的多数国家的参与者来说,当他们有机会惩罚搭便车者时,他们的贡献额更高。
图4.14c 有同伴惩罚机会的全球公共品实验。
Benedikt Herrmann, Christian Thoni, and Simon Gachter. 2008. ‘Antisocial Punishment Across Societies’. Science 319 (5868): pp. 1362–67.
在一些城市,惩罚的威胁足以防止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在墨尔本,尽管在前一个实验中贡献迅速降至2美元以下,玩家仍能够通过惩罚将平均贡献从最初的8美元提高到16美元,直到实验结束。
当人们共同参与一个项目时,无论是害虫防治、灌溉还是减少碳排放,如果他们合作,每个人都会有所收获。但如果其他人搭便车,每个人也会有所损失。这个实验表明,即使在大规模群体中,通过重复互动、社会规范和社会偏好(无论是否有惩罚机制)可以支持高水平的公共品贡献。
练习4.9 探索全球公共品实验的数据
这个练习中,你将使用Excel来探索公共品实验(如图4.14b和4.14c所示)中贡献额在博弈过程中以及引入惩罚机制后的变化情况。
下载并保存包含图4.14b和图4.14c数据的电子表格。
《体验经济学》电子书包含了一个公共品博弈,教师可以在课堂或同步在线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请访问讲师专区,找到执行博弈的逐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