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授课教师的一封信
一个全球性的社区
自2013年成立以来,CORE Econ已发展成为一个蓬勃的全球社区,全球400多所高校的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
我们的网站收录了30多篇案例研究,在这些文章中,使用CORE Econ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历。
许多教师告诉我们,感受到自己是CORE Econ社区的一部分是他们决定使用我们教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注册之后,您将可以访问我们的在线教学社区,与全球的CORE Econ教师建立联系。通过这个在线论坛,您可以:
- 与其他教师分享您的教学资源,并从他们的教学资源中获得启发;
- 交流使用CORE Econ教材的教学经验,分享成功的教学实践案例;
- 向更广泛的社区成员询问关于教材内容的问题。
理解CORE Econ的《经济》何以不同
《经济2.0:微观经济学》和《经济2.0:宏观经济学》始终聚焦发生在全球各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现象。这两本教材都源于作者对同一问题的探索——我们应如何解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教材提供的方法是首先提出有趣的问题,然后引入帮助解答这类问题的理论模型。对于诸如“受约束的选择”这类标准分析工具的教学,教材向学生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深刻理解现实问题。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植根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历史背景,其中制度发挥着关键作用。
CORE Econ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经济学家:
- 从一个问题出发,观察并分析相关证据;
- 构建一个能够帮助理解现象的模型;
- 批判性地评估这一模型:它是否能为问题的解答提供洞见,并解释所观察到的证据?
一个更新的范式
如图A所示,CORE Econ对经济系统的基准设定包含了许多入门教材中通常并未涉及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在经济学领域已被广泛认可,并有助于增强教材的现实解释力,但它们被入门教材吸纳的速度相对较慢。
主题 | 传统经济学入门课程的基准设定 | CORE Econ课程的新基准设定 |
---|---|---|
人类 | 具有远见并关注自身利益 | 在认知方面也存在局限(例如存在现时偏好),并且还存在除了自利外的其他行为动机,例如关于公平和互惠的社会规范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
互动 | 在竞争性市场中价格接受者之间的互动 | 包括价格、利率和工资设定者,战略互动,以及非市场互动 |
技术 | 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 | 也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向下倾斜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正反馈 |
信息 | 是完全的 | 通常是不完全的、非对称的且不可验证的 |
契约 | 是完全的,并且可以以零成本强制执行 | 在劳动力市场和信贷市场中关于努力和勤勉程度的契约,以及存在外部性(例如交通拥堵或知识流动)的契约都是不完全的 |
制度 | 包括市场、私有产权和政府 | 还包括非正式规则(规范)、企业、工会和银行 |
历史 | 很大程度上被忽视 | 提供了关于不同博弈规则及其变化过程的数据 |
人们之间的差异 | 局限于买卖双方在偏好和预算约束方面的差异 | 还包括不对等的地位,例如雇主与雇员、贷方与借方,以及企业所有者与其销售对象 |
权力 | 包括市场权力和政治权力 | 还包括结构性权力和谈判权力,例如劳动力市场、信贷市场及其他市场中委托人对他人所拥有的权力 |
经济租金 | 由于“寻租”行为导致效率低下 | 在运作良好的私有经济中也普遍存在,能够激发创新或努力工作 |
稳定与不稳定 | 经济系统是自稳定的 | 经济既具有稳定性,也具有不稳定性 |
评价 | 仅关注是否存在尚未实现的互利收益(即帕累托无效率) | 还包括公平性 |
二十世纪的理论渊源 | 马歇尔,瓦尔拉,凯恩斯 | 还包括熊彼特、纳什、奥斯特罗姆和哈耶克 |
图A
传统范式与CORE Econ《经济》的对比
关于本图及相关概念更加详细的阐释参见Samuel Bowles and Wendy Carlin. 2020.‘What students learn in economics 101: Time for a chang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58 (1): pp. 176–214。本图源自该篇文章的原始表格。
想了解更多关于《经济》的教学内容与主流经济学入门教材的差异,请阅读:
Samuel Bowles and Wendy Carlin. 2020. ‘What Students Learn in Economics 101: Time for a Chang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58 (1): pp. 176–214.
Samuel Bowles and Wendy Carlin, 2023. ‘The COherence and RElevance of CORE Econ’s new benchmark model’. Advances in Economics Education, 2(2): 127–144.
结构化以实现灵活性:多种教授与学习《经济2.0》的方式
本教材的一些特点使其在教学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模块化与构建块
《经济2.0:微观经济学》教材的编写方式允许教师不必完全按书中的单元次序进行教学,不过根据相关院校使用《经济1.0》的经验,教材中的顺序可以作为探索最佳教学方法的有效指导。教材仅有少数明确的先修要求
- 在《经济2.0:微观经济学》中,第1单元是第2单元的基础,第7单元是第8单元的基础。
- 在《经济2.0:宏观经济学》中,第1单元是第2单元的基础,第1至第3单元是第4单元的基础。
这一设计使教师可根据自身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安排课程内容。
教材的灵活性还通过使用“构建块”得以进一步增强。“构建块”是教材中独立的一个或一组章节,用于介绍和解释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这些内容在其他单元中也将被反复用到。以下是《经济2.0:微观经济学》中一些“构建块”的示例:
- 受约束的选择问题(3.2至3.5节,也可将3.6节作为拓展内容):这一“构建块”独立完整地解释了无差异曲线、可行集和受约束选择等概念。它为第4、第5、第6、第7和第9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4.2和4.3节,也可将4.4节作为拓展内容):这一“构建块”在第6、第7和第8单元的部分内容中有所应用。
每个单元的开头都明确列出了前置知识要求,并附有相关“构建块”的超链接。学生点击链接后,相关内容会立即弹出。这种设计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前置知识,既能补充尚未学习的必要背景知识,也可用于复习已学过的内容。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某个特定概念(例如帕累托效率)仅是某个单元中某一节的前置知识,教材也会在该节中注明这一概念,并提供超链接,便于学生快速访问相关的“构建块”。
完整的“构建块”列表可以在CORE Econ网站上的“教学指南”(Teaching Guide)以及目录中找到。
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将某些单元内容作为其他课程的补充材料。例如,关于社会互动与博弈论的第4单元、关于制度的第5单元、关于雇佣关系的第6单元,以及关于借贷的第9单元,既可以作为经济学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作为高年级课程的补充材料。
扩展内容
教材中穿插了多个扩展内容,提供了各单元特定主题的附加材料,但学习这些内容并非理解该单元其他部分的必要前提。许多扩展内容涉及微积分(这些内容替代了《经济1.0》中的“莱布尼茨”特性)或其他技术细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会在扩展内容的开头明确标注其所需的前置数学知识。
Author query: please provide a translation for the heading and two paragraphs below.
Modularity and macroeconomics
In the macroeconomics volume, Units 1, 3, 4 and 5 need to be kept in this order: this sequence constructs the supply-side (WS–PS) model, the demand-side (multiplier) model, the inflation (Phillips curve) model and the model of policymaking in the macroeconomy. Together this set produces the business cycle model. Thereafter, instructors have a lot of choice about which units to teach and in which order.
It is quite possible to teach a course in macroeconomics before one in microeconomics. The prerequisites are clearly marked and links to building blocks are provided.
其他特殊功能
- 应用:介绍了单元中所讨论模型和概念在实证案例中的拓展。
- “伟大的经济学家”专栏:介绍了历史上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生平和思想,这些经济学家与对应章节所讨论的概念密切相关。
- “经济学家在行动”:当代经济学家以短视频形式介绍其与章节讨论主题相关的研究。
- “经济学家如何从事实中学习”:通过简短的案例研究,展示经济学家用于回答研究问题的方法。
- “当经济学家意见分歧时”:总结了当下方法论和政策辩论的历史背景及不同观点。
课程结构的选择
《经济》已在多种教学环境中进行课堂测试,涵盖了从中学生到研究生的各个学习层次。我们网站上的教师案例研究展示了不同类型课程中教师如何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调整《经济》的使用方式。
- 入门课程(一年):《经济》可用于为期一年的经济学入门课程,授课内容涵盖《经济2.0:微观经济学》和《经济2.0:宏观经济学》中各单元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灵活选择每个单元中的教学材料(例如,不必教授所有的“应用”部分)。
- 微观经济学导论(一学期;10—12周):教师可以以每周1个单元的进度讲授《经济2.0:微观经济学》的全部10个单元(但不必涵盖每个单元的所有章节)。如果时间有限或希望放慢进度,也可以选择跳过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单元(例如,关于工资设定的第6单元或关于借贷的第9单元)。
- 宏观经济学导论(一学期;10—12周):教师可以以每周1个单元的进度讲授《经济2.0:宏观经济学》的全部10个单元(但不必涵盖每个单元的所有章节)。如果时间有限或教师希望放慢进度,也可以选择仅讲授数个覆盖核心主题的单元。即便学生还没有学习基于《经济2.0:微观经济学》的先导课程,教师也可以教授宏观经济学课程。宏观经济学教材提供了关于如何实现这一点的更多详细信息。
- 经济学导论(一学期;10—12周):在一个学期内教授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略有困难,但是教师可以选择微观经济学教材中第1和第2单元,第3和第4单元中的两个“构建块”,以及第7、第8和第10单元,再加上宏观经济学教材中的一些特定单元进行讲解。
- 公共政策硕士课程:《经济1.0》已在多个硕士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教师可以结合《经济2.0》中的特定单元,为后续将要深入探讨的核心议题提供基础内容,同时也可以与ESPP(CORE Econ的《经济、社会与公共政策》教材)配套使用。例如,《经济2.0:微观经济学》第6单元介绍了与雇佣关系相关的理论模型和重要政策实例,而ESPP第6单元则进一步扩展了其在零工经济领域的应用。
- 中学课程:由于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单元进行教授,例如第4单元介绍了博弈论及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应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参考在中学阶段使用《经济1.0》的教学案例,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选择
《经济》融入了最新的教学方法,以便支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
教材可以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即以讲座形式教授每个单元的核心理论,并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加以巩固和拓展。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在各类CORE教材的教学场景中广泛应用,涵盖了从完全线下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到完全在线的远程学习,同时教师还可在讲座和课堂中融入互动环节。
翻转课堂
通过选择性地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在这种方法中,讲座等传统教学环节被基于提问、游戏或讨论的互动环节所取代。学生需要在课前自主学习指定材料(如阅读材料、测验或视频),这些材料将随后用于课堂讨论和活动。教师可以运用课堂投票软件(或学生应答系统)设置测验,以此检测学生在所分配任务上的参与度,同时可以通过游戏和数据练习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经济》教材非常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因为各单元都以真实案例和叙事作为切入点,进而逐步选择并使用合适的理论工具来分析这些案例,最后详细介绍相关理论。
实施翻转课堂的一种有效方式是:鼓励学生在课前或课后阅读案例描述和历史分析,并思考可用于解释这些案例的经济学分析工具。随后,在课堂上通过问题导向的数据分析和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基于《经济1.0》的众多教学实践表明,与传统入门课程相比,学生更愿意在课前阅读互动式电子书。一些采用CORE Econ教材的高校通过引入多媒体小组项目,成功培养了学生课前阅读的习惯。我们网站的教师专区提供了在线教学指南,其中包含了关于在翻转课堂和在线学习环境中使用《经济》教材的更多建议。
课堂游戏和数据练习
教材强调实证分析,并广泛运用博弈论,通过课堂游戏、实验以及基于真实数据的问题导向式学习环节,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每个单元都提供CORE Econ配套电子书《实验经济学》的链接,其中详细介绍了相关游戏和实验。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指南(我们网站的教师专区)中获取数据集、课堂游戏思路以及其他课堂练习资源,以便将这些方法融入教学实践。此外,教师专区还提供了教材中所有图表使用的原始数据集。
可使用的教学资源及其文件格式
我们建议教师和学生优先使用《经济2.0》的在线版本,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其特色功能,包括能够即时反馈答题结果的章末习题、嵌入式视频、交互式数据图表等。
教师可以在CORE Econ网站上注册并免费获得与《经济2.0》配套的教学和学习资源。我们建议教师探索以下内容:
- 题库,其中包含一系列经过更新、支持即时反馈的多项选择题;您可以以电子表格文件格式或与Moodle和Canvas兼容的文件格式下载这些题目,以便您后续上传使用。
- 课程幻灯片,可以根据您的授课内容进行修改(提供LaTeX和PowerPoint格式)。
- 教学指南,其中包含针对各单元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教学说明与建议,以及与各单元教授内容相关联的投票、游戏、扩展阅读、讨论和其他活动的实施建议;教学指南文件为电子表格格式,便于授课教师制定教学计划。
从《经济1.0》过渡到《经济2.0》
对于从《经济1.0》教材过渡到《经济2.0》教材的教师,我们建议您首先使用《经济2.0》的“基础”材料(如全新的课程幻灯片),然后逐步整合您在教授《经济1.0》过程中积累的补充材料。
由于《经济2.0》教材已大幅改写和重新组织,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将比您重新编排现有材料以匹配各单元的全新框架更为简便。然而,您此前积累的大部分材料(例如考试题目和针对特定国家的应用案例)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如果您愿意在社区论坛上分享其中的一些材料,我们将不胜感激。)
《经济2.0》中的示例、应用案例和数据也已更新,以反映自该教材第一版发布八年来的发展状况。
下表对比了《经济1.0》和《经济2.0》的单元结构,以帮助您顺利过渡。
《经济2.0:微观经济学》 | 《经济1.0》 | 说明 |
---|---|---|
1和2 | 1、2和20 | 重新组织结构和重新编写内容。新加入殖民主义的内容,并且对气候变化给予更多关注。在第1单元引入了生产函数。 |
3 | 3 | 重新编写内容。继续关注受约束的选择问题,重点讨论工作时长。不再涵盖生产理论。 |
4 | 4 | 重新组织结构。保留了许多与第一版教材相同的博弈论内容。引入帕累托效率的概念。更加关注气候变化。 |
5 | 5和 20 | 重新编写内容并作出实质性修改。将模型应用于当代与环境相关的谈判问题中。 |
6 | 6 | 重新编写内容和重新组织结构。新引入劳动力市场的搜索与匹配模型,其中工资是为招募并激励员工而设定的。 |
7 | 7 | 重新编写内容和重新组织结构。假设企业的边际成本保持不变(而非递增),运用博弈论理论分析寡头垄断市场中的战略性定价行为。 |
8 | 8和11 | 重新编写内容和重新组织结构。新增市场进入和长期均衡的内容(此前这些内容位于第11单元)。 |
9 | 10和20 | 重新编写内容。重点介绍跨期选择模型(资产负债表和银行业务已包含在《经济 2.0:微观经济学》中)。 |
10 | 12 | 重新编写内容和重新组织结构。分为三个主要板块(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问题)。关于公共物品的讨论着重将非竞争性视为其主要特征。 |
EBW query: the table below has not been translated yet.
The Economy 2.0: Macroeconomics | The Economy 1.0 | Notes | ||
---|---|---|---|---|
1 and 2 | 9, 19 | Reorganized and rewritten to open the macro volume with the supply-side model. Analysis of the WS–PS model includes labour market power (monopsony), taxes, and costs of imported materials. | ||
3 | 13, 14 | Reorganized and rewritten. Focuses on the demand-side (multiplier) model. The multiplier model is now in the same unit as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 of GDP. Discussion of fiscal policy deferred to macroeconomic policy unit (Unit 5). | ||
4 | 15 | Reorganized and rewritten. Integrates the supply-side and demand-side models to develop the business cycle model with inflation. Discu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and exchange rates deferred to Unit 5. | ||
5 | 14, 15 | Reorganized and rewritten. Focuses on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Extends the discussion of demand-side and supply-side shocks and of policy transmission via the exchange rate. Government debt dynamics deferred to Unit 7. | ||
6 | 10 | Mostly new content. The TE 1.0 Unit 10 content on banks, money, and balance sheets has been completely rewritten and reorganised. | ||
7 | N/A | Completely new content that covers exchange rate regimes and monetary finance. | ||
8 | 11, 20 | Reorganised and rewritten to focus on climate change and financial instability. S-shaped dynamics model used throughout. New applications to green technology adoption. |
如何引用经济2.0微观经济学
引用电子书时,请使用以下格式:
The CORE Econ Team 2023. The Economy 2.0: Microeconomics Open access e-text. https://core-econ.org/the-economy/.
引用某一单元时,请使用以下格式:
The CORE Econ Team 2023. The Economy 2.0: Microeconomics Open access e-text. https://core-econ.org/the-economy/ Unit [单元编号] ([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