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繁荣、不平等和生态极限

1.14 小结

  •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准一直处于在我们今天看来较低的水平,并因天气变化、疾病和社会冲突等因素而出现暂时的波动。
  • 自18世纪初的英国开始,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常态;然而,世界上仍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
  • T自20世纪初以来,全球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剧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其他环境威胁。
  • 新的生产技术通过燃烧碳基能源显著提高了个人每小时的生产量,既促进了财富的增长,也加剧了环境威胁。
  • 技术革命及其带来的产出持续增长,得益于资本主义这一新型经济体系的推动,它融合了三大制度:私有财产、市场以及雇佣他人生产商品以实现盈利的企业。
  • 不同的资本主义形式和政治体制导致了各国间经济表现的差异。
  • 许多曾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如印度,在独立后的很长时间内生活水平并未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其他国家,例如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摆脱殖民统治(19世纪初)并未带来经济命运的根本性转变。
  •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在谋生过程中如何与他人以及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
  • 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意味着我们需要发展新的无碳技术以及新的政策和制度来维护地球的可持续性,同时消除全球贫困。
  • 马尔萨斯的经济模型结合了平均产出递减的概念和人口增长理论,有助于解释历史上“曲棍球棒”曲线中那段长而平坦的时期。该模型揭示了为什么(在马尔萨斯所描述的条件下)技术进步并不能永久性地提高收入水平。

在第一单元中介绍并应用的概念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