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尽你所能:稀缺性、福祉与工作时长

3.13 小结

  • 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带来了工资水平的提高,工作的时长也随之减少。
  • 决定工作多长时间是一个在稀缺条件下——用于实现我们目标的资源或条件是有限的——进行决策的典型案例。
  • 劳动者需要在自由支配时间和收入之间权衡取舍,这源自其面临的预算约束。选择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意味着更少的收入,这便是自由支配时间的机会成本。
  • E经济学家在为类似决策过程建模时,首先明确决策者的目标或偏好,确定其所有可能的行动选项,然后再根据决策者的目标来判断哪种行动是最优的。
  • 劳动者选择的收入和自由支配时间组合,体现了他们在主观上愿意接受的权衡与客观上预算约束所要求的权衡之间达成的平衡。
  • 当工资水平提高时,收入效应促使劳动者选择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但替代效应则促使他们减少自由支配时间,因为自由支配时间的机会成本变高了。总效应取决于上述两个效应哪个占据主导地位。
  • 该模型有助于解释历史上工作时长的变化趋势及其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
  • 凡勃伦效应能够帮助解释,为什么在富人收入占比较高的国家,人们的劳动时间往往更长。
  • 在几乎所有国家,女性较之男性,做的无偿工更多,有偿工作更少。这一现象可以被看作是性别工资差距对有子女家庭内部劳动分工的影响。
  • 不同国家之间工作时间的差异不仅体现了国家间收入水平的差异,也体现了人们偏好的差异。

在第3单元中介绍并应用的概念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