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繁荣、不平等和生态极限

1.9 结构转型:从农场到公司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企业把握了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并通过创新活动提升了生产效率,进而引发了经济结构的显著转变。农业不再是经济收入和产出的主要来源。

首先,尽管农业产出显著增长,但制造业(随后服务业)产出增长速度更快,并在经济总产出中开始占据更大的份额。其次,这一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的逐步下降;与此同时,投身于制造业(随后服务业)的人口比例则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非农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例(1300—2019年)。
全屏
https://core-book-server.vercel.app/microeconomics/zh/01-prosperity-inequality-09-structural-transformation.html#图1-15

图1.15 非农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例(1300—2019年)。

Tirthankar Roy. 2005. ‘Agricultural Labor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in Colonial India: Lessons from Wage Data’. Working Paper.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Pedro Lains and Vincente Pinella. 2009. ‘Agricul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urope Since 1870’. Routledge: Taylor and Francis India

图1.15展示了多个国家在800年间经济结构转型的情况。在这些国家中,尤其是在近150年,非农业劳动力比例普遍上升。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印度和中国的农业劳动力比例仍然较高。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构建了一个经济模型,阐释了这一经济结构转型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伟大的经济学家 阿瑟·刘易斯(Arthur Lewis)

阿瑟·刘易斯(1915—1991)因其在经济学领域的杰出工作荣获诺贝尔奖,并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头衔。尽管如此,经济学并非他最初的职业志向。他曾写道:“我原本想成为一名工程师,但这种想法似乎不切实际,因为无论是政府还是白人企业都不愿意聘用黑人工程师。”

刘易斯出生于加勒比海岛国圣卢西亚(当时为英国殖民地),他在14岁时就完成了中学学业。小时候,刘易斯因疾病不得不在家中休养数月。在此期间,他通过自学和父亲的指导,学习进度十分迅速,以至于复学时直接从四年级跳级到了六年级。在伦敦经济学院修业期间,他是另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的学生(详见第8.1节)。

在刘易斯模型(Lewis model)中,经济体由两个不同的部门组成:一个是生产工业品的现代“资本主义”部门;另一个是主要由家庭农场构成的“生存”部门,仅生产维持家庭基本生存所需的农产品。资本主义部门由企业组成,企业主通过引入新技术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进而从员工的劳动产出中获得利润。如果资本主义部门盈利,企业便会扩张规模,吸引更多生存部门劳动力资源进入资本主义部门。

我们在宏观经济学部分使用刘易斯模型来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尚未出现“曲棍球棒”曲线式的增长。

刘易斯模型从两个方面解释了“曲棍球棒”现象。首先,资本主义部门对新技术的持续追求使得企业在单位劳动时间内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从而增加了企业主的利润。其次,资本主义部门的生产率高于生存部门(即每小时的产出更多),因此劳动力从生存部门转移到资本主义部门(如图1.15中的“非农业劳动力比例”所示)能够提升整个经济体的平均生产率。这种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人均收入,从而呈现出图1.1所示的“曲棍球棒”现象。

刘易斯因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而获得诺贝尔奖。该论文指出,在“曲棍球棒”曲线向上翘起之前,生存部门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这使得资本主义部门能够通过吸纳几乎无限制的额外劳动力来实现扩张。在这篇论文中,刘易斯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古典经济学家,从(亚当)斯密到(卡尔)马克思,都探讨了产出如何随时间增长,(以及)如何同时决定了收入分配和收入增长……”他试图让当代经济学家重新关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这些核心问题。

Arthur Lewis. 1954.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 Manchester School 22: pp. 139–191.

问题1.8 选择正确的表述(多选题)

阅读以下关于阿瑟·刘易斯的表述,并选择正确的选项。

  • 阿瑟·刘易斯研究了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问题。
  • 刘易斯模型假设资本主义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
  • 在刘易斯模型中,当工人从生存部门转移到资本主义部门时,人均收入会上升。
  • 刘易斯模型的一个特点是资本主义部门具有追求利润的动机。
  • 他试图解释产出如何随时间增长以及如何影响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这些问题也是亚当·斯密和卡尔·马克思在18世纪和19世纪考虑的问题。
  • 刘易斯模型并不假设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但在经济处于“曲棍球棒”曲线向上转折增长之前时,大多数劳动者都在生存部门就业,因此对于资本主义部门来说可得的劳动力供给几乎是无限的。
  • 刘易斯模型假设资本主义部门比生存部门生产率更高,因此工人转移到资本主义部门会提高平均生产率和人均收入。
  • 刘易斯模型假设资本主义部门不断寻求新技术以提高企业主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