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技术与激励

2.3 比较优势、专业化和市场

在1600年时,亚洲是全球纺织品及其他非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制造中心。然而,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并逐渐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及美国,这一格局发生了转变。到了1900年,欧洲及其移民定居地已成为全球工业制成品的主要生产地。欧洲及其分支地区凭借技术的快速变革,逐渐专注于制造业生产,工人人均产出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区则专门从事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缓慢,人口增长受限于马尔萨斯陷阱。

要理解这一历史进程的动因,我们需要借助三个概念:比较优势、专业化与劳动分工。

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专业化之前

想一想你办公区中的物品。你知道它们是由谁制造的吗?那么你的衣物呢?或者此刻你座位旁的任何东西?

设想时间回到了1776年,也就是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那一年。此时假如我们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提出相同的问题,答案可能都会有所不同。

在斯密生活的时代,许多家庭仍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生产各类物品,包括农作物、肉类、衣物,甚至工具。如果置身于那个年代,你身边的多数物品很可能是由家庭成员或村民亲手制作的。你可能会自己制作一些物品,而其他物品则可能是由本地人制作并且是从乡村集市上购得的。

在亚当·斯密生活的时代,商品和服务生产的专业化开始萌芽,并在随后的时期加速发展。正如斯密所指出的那样,当每个人仅专注于从事有限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时,其熟练程度和生产效率会不断提高。这一现象依赖于三个关键机制:

Author query: please provide a translation for “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which is a secondary definition in the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definition pop-up.

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economies of scale, increasing returns)
当生产过程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时,若按相同比例增加所有投入,产出将以更高的比例增加。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既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规模报酬特征,也取决于规模变化对其投入要素价格的影响。 参见: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
  • 干中学:通过生产实践积累技能。
  • 能力差异:由于技能禀赋或自然条件(例如土壤质量)的差异,某些人群在特定商品的生产上更具优势。
  • 规模经济:大规模生产商品通常比小规模生产更具成本效益。我们将在第7单元更详细地探讨这一概念。

个人生产活动通常无法涵盖其日常所需的所有商品与服务,因此人们通过分工实现专业化生产:有人专注于生产某类商品,而其他人则生产其他商品;有些人从事焊接工作,而另一些人则成为教师或建筑师。这种分工的逻辑同样适用于企业和国家。企业专注于特定商品的生产,或仅专注于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国家也是如此,柬埔寨以黄金和针织品为主要出口商品,而新加坡则专注于集成电路的制造。

比较优势:专业化带来的收益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当个人(或企业、国家)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中存在能力差异时,他们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专业化分工意味着每个人只专注于少数几项任务,而非完整参与某项目或目标所需的全部工作。这一例子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即使某一生产者专业化生产的商品可由他人以更低成本生产,在这种分工模式下所有生产者都仍然能从中获益。

想象一个仅有两人的经济体(格蕾塔与卡洛斯),他们都需要依靠苹果和小麦生存。两人种植苹果和小麦的生产率差异如图2.2a所示。如果格蕾塔将全部工作时间用于种植苹果,苹果年产量为1,250个;如果她只种植小麦,小麦年产量为50吨。卡洛斯用于种植这两种作物的土地肥力低于格蕾塔:若他将同等时间投入苹果种植,苹果年产量为1,000个;若专注种植小麦,小麦年产量为20吨。

全部时间用于种植某一作物时的产量
格蕾塔 1250个苹果或者50吨小麦
卡洛斯 1000个苹果或者20吨小麦

图2.2a 种植苹果和小麦的生产率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在使用相同数量投入要素生产某一特定商品的过程中,若某人或某国能比其他生产者产出更多该商品,则其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当某人或某国生产某特定商品的相对成本(相对于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成本)低于其他生产者时,则其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参见:绝对优势

格蕾塔在苹果和小麦的生产上都比卡洛斯更高效:她在这两种作物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卡洛斯则在这两者上都处于绝对劣势。

但卡洛斯在苹果生产上的劣势小于小麦。格蕾塔的小麦产量是卡洛斯的2.5倍,而苹果产量仅为其1.25倍。这表明:格蕾塔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尽管卡洛斯在两种作物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他在苹果生产上却具有比较优势。

更准确地说,我们认为卡洛斯在苹果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是因为他生产苹果的相对成本(即相对于小麦)低于格蕾塔。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如何测算相对成本?卡洛斯和格蕾塔在种植生存所需的作物时使用的是自己的劳动与土地。虽然他们没有付出货币成本,但他们面临机会成本。对格蕾塔而言,生产50吨小麦的机会成本是1,250个苹果,因此她每生产1吨小麦的机会成本为\(1,250/50 = 25\)个苹果。通过图2.2a可以计算得到其他生产行为的机会成本:

每生产1吨小麦的机会成本 每生产1个苹果的机会成本
格蕾塔 25个苹果 0.04吨小麦
卡洛斯 50个苹果 0.02吨小麦

图2.2b 生产苹果和小麦的相对成本

从第1列可以看出,格蕾塔生产小麦的相对成本低于卡洛斯,因此她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卡洛斯在苹果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他生产苹果的相对成本(即他不得不放弃的小麦产量)低于格蕾塔。

如果卡洛斯与格蕾塔无法互相贸易,他们只能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生存,也就是产出多少就消费多少。假设格蕾塔选择将40%的时间用于生产苹果,剩余时间用于生产小麦。图2.2c第1列表明:她将生产并消费500个苹果(等于其最高苹果产量1,250的40%)及30吨小麦(等于其最高小麦产量50的60%)。类似地,卡洛斯将30%的时间用于生产苹果,70%的时间用于生产小麦。

但假若他们实行专业化分工(各自仅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作物),格蕾塔将生产50吨小麦,卡洛斯则生产1,000个苹果。两种作物的总产量(如第2列所示)都将高于自给自足情形下的产量。假设双方达成协议:完成专业化生产后,格蕾塔用15吨小麦向卡洛斯换取600个苹果。第3列为在此协议下他们的消费情况。

自给自足 完全专业化和贸易
生产 消费 贸易
(1) (2) (3) (4)
格蕾塔 苹果 500 0 600 买600个苹果
小麦 30 50 35 卖15吨小麦
卡洛斯 苹果 300 1000 400 卖600个苹果
小麦 14 0 15 买15吨小麦
总计 苹果 800 1000 1000
小麦 44 50 50

图2.2c 自给自足和专业化分工的对比

该表显示,通过专业化分工并随后相互贸易,格蕾塔和卡洛斯都可以从中获益更多。比较图2.2c第3列和第1列可以看出,相较自给自足情形,两人此时在两种商品上的消费量都有所增加。

这是一个通过贸易使格蕾塔和卡洛斯都受益的例子。在他们的协议中,1吨小麦的“价格”(交换比率)是40个苹果。练习2.3将说明在其他价格下达成的协议也能产生类似的效果。

令人惊讶的是,格蕾塔最终从卡洛斯那里购买了600个苹果,尽管她自己生产这些苹果的成本(以劳动时间计算)低于卡洛斯。这是一种更好的时间分配方式:尽管格蕾塔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卡洛斯在生产苹果上具有比较优势,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专注于各自最擅长的生产领域实现互惠互利。

专业化和市场

在一个只有两个人和两种商品的世界中,卡洛斯与格蕾塔可通过彼此之间签订贸易协议实现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然而,现实世界更为复杂:人们期望消费多种商品,而自己只专业化生产少数商品。若仅依靠双边协议来实现专业化和贸易,将难以利用比较优势获得潜在收益。

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ur)
指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分工合作,专注于从事不同任务。

因此,劳动分工——从企业内部到社会各个层面,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专业化生产——给社会带来了一个难题:如何将商品与服务从生产者分配给最终使用者?在历史进程中,这种分配曾以多种方式实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经济体采用的政府征用与配给,到今天家庭内部的赠予与自愿共享(这一行为可以追溯到狩猎采集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社群成员间(即使是非亲属关系)所实践的互惠行为)。

资本主义通过扩大市场与企业的作用,拓展了我们专业化生产的可能性。市场使人们能够基于比较优势生产商品并从贸易中获益,从而推动了生产率的提高。

《国富论》第三章的标题是“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在这一章中,斯密阐述道:

当市场非常小时,人们并不愿意完全投身于某一种工作,因为他无法将自身劳动产出超出个人消费的剩余部分与他人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以获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当你听到“市场”这个词时,会联想到哪个词?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可能是“竞争”。正如你所想的那样,这两个词语的确存在着许多关联。

但你也可能会回答:“合作”。为什么?因为市场使我们每个人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能够以协同合作的方式生产和分配商品与服务。虽然这种方式远非完美,但在许多情况下比其他方式更为有效。

市场产生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无意间形成的全球合作。生产你手机的企业员工既不了解你,也不关心你;他们只是想从中获得当前或未来的利润。这家企业在手机生产上比你更具优势,而你之所以能够拿到这部手机,是因为你支付了相应的价格,让他们能够购买他们需要的商品,当然这些商品也是由他们眼中的陌生人制造的。

我们将在第7、第8和第10单元中探讨市场的运作方式。

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

市场帮助个人和企业专注于不同商品的生产,实现专业化分工。这种分工也存在于政府机构和家庭内部——家庭事务的分配往往与年龄和性别相关。同样,在企业内部,企业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也实现了专业化分工。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开篇即写道: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人们在任何领域指导或从事劳动时所展现的更多技艺、灵巧与判断力,似乎都源于劳动分工。

他接着以一家别针工厂为例介绍企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通过将工作任务进行专业化分配,该工厂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劳动生产率(即每天生产的别针数量)。企业可以雇佣数千甚至数十万员工,其中绝大多数在企业主或经理的指导下从事高度专业化的工作。2.1节讲述了中国服装企业酷特智能如何利用新技术将劳动分工引入定制化服装的生产过程中——借助新技术,原本由熟练裁缝完成的工作被拆分为30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可以由不具备裁缝技能的工人借助精密的资本设备完成。

你可以将企业视为一种让许多人得以协同工作的机制,它使众多拥有不同技能与能力的人共同参与产品生产。企业通过促进专业化生产者之间的协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第6单元中,我们将探讨企业内部的分工安排及其背后的原因。

问题2.4 选择正确的答案(多选题)

亚历克斯和何塞各自独自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岛屿上,这两个岛屿都可以生产橙子和甜瓜。下表展示了亚历克斯和何塞各自能够生产的橙子和甜瓜的数量。根据这些信息,请阅读以下陈述,并选择正确的选项。

  全部时间用于生产某一商品时的产量
亚历克斯 10,000个甜瓜或者15,000个橙子
何塞 15,000个甜瓜或者30,000个橙子
  • 何塞在生产甜瓜和橙子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 何塞在生产甜瓜上具有比较优势。
  • 在贸易和完全专业化的背景下,何塞将专注于橙子的生产,而亚历克斯将专注于甜瓜的生产。
  • 在贸易和完全专业化的背景下,如果以一个橙子可换取的甜瓜数量来表示市场价格,则较高的市场价格对亚历克斯更为有利。
  • 如果两人都将全部时间用于生产甜瓜(或橙子),何塞的产出数量将超过亚历克斯,因此何塞在这两种商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 何塞能够生产的橙子数量是甜瓜的两倍。相比之下,亚历克斯能够生产的橙子数量是甜瓜的1.5倍。因此,何塞在橙子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相较于亚历克斯,他生产橙子的相对成本更低。
  • 在完全专业化的背景下,每个人只生产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何塞在橙子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专注于生产橙子;而亚历克斯在甜瓜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专注于生产甜瓜。
  • 何塞只生产橙子,亚历克斯只生产甜瓜。较高的市场价格意味着亚历克斯需要用更多的甜瓜来换取一个橙子,因此与市场价格较低时相比,亚历克斯的处境变糟了。

练习2.3 苹果和小麦

图2.2a图2.2b图2.2c中描述的卡洛斯和格蕾塔的案例中,假设市场价格为1吨小麦可以购买35个苹果。

  1. 如果格蕾塔卖出16吨小麦,她和卡洛斯的情况还会更好吗?
  2. 如果1吨小麦只能购买20个苹果,会发生什么情况?

练习2.4 专业化与贸易

请访问OEC网站,该网站包含各国及其贸易商品的数据。选择两到三个国家,并阅读它们的国家概况(在“概况”标题下,选择“国家”以访问完整的国家概况列表)。

对于你选择的各个国家,阅读其主要出口商品和主要进口商品列表。尝试解释你所观察到的专业化生产模式。(了解这些国家的背景信息可能会有所帮助,你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