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繁荣、不平等和生态极限
1.12 资本主义的多样性:制度、政府与政治
一些研究者对欧洲以外地区历史GDP估算的可靠性提出质疑,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并非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能复刻英国、后来的日本以及其他成功赶超国家如图1.1所示的经济成就。图1.19记录了20世纪一些其他国家的经济表现。在非洲,博茨瓦纳成功实现了持续经济增长,而尼日利亚未能取得类似成就,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两国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博茨瓦纳有钻石,尼日利亚有石油),但它们在制度质量上的差异——比如腐败程度和政府资金的不当使用——或许能够解释它们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在图1.19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韩国。1950年,韩国的人均GDP与尼日利亚相同,然而到了2013年,根据同一指标,韩国的富裕程度已是尼日利亚的六倍。
- 发展型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
- 一种政府通过公共投资、对特定行业的补贴、教育以及其他公共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国家。
韩国的经济腾飞是在与英国经济腾飞时期截然不同的制度和政策框架下实现的。最关键的区别在于,韩国政府(以及少数大型企业)在引导经济发展进程、明确扶持一些产业、要求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及为劳动力提供高质量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型国家”一词指的就是像韩国、日本和中国这样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中,政府在经济崛起中扮演着关键的引领角色。1
图1.19
资本主义革命的后发国家在人均GDP上的差异(1928—2018年)。
注:前苏联国家(Former Soviet Union)的数据不包括1992年后的俄罗斯联邦。
Jutta Bolt and Jan Luiten van Zanden. 2020. Maddison Project Database, version 2020. ‘Maddison style estimate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A new 2020 update’.
1928年,苏联的人均GDP仅为阿根廷的三分之一,但高于巴西和韩国。在之后近50年的时间里,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体系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其人均GDP大幅领先于巴西,甚至在1990年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之前超越了阿根廷。
中央计划经济体系之所以被放弃,部分原因是它未能像某些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那样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一点从东德的例子中可见一斑。然而,事实证明,在共产主义政权瓦解后,前苏联国家在向新经济体系转型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各后继经济体中,伴随着废除计划经济体系并建立有效市场经济体制(包括法治)的,是人均产出出现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金融危机或新冠疫情大流行都要更严重、更持续的下降。
资本主义何时展现出其活力?
图1.19中一些经济体落后的经济表现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并不足以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也就是说,一个能够持续提高生活水平的经济体。影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活力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经济因素;另一类是政治因素,涉及政府及其运作方式。
经济因素
- 私有财产的安全缺乏保障:法律和合同难以执行,并且存在犯罪分子或政府机构侵占私有财产的行为。
- 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企业缺乏激励去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和开展创新活动。
- 企业被那些凭借与政府的关系或出身特权阶层而获得职位的人所控制:他们之所以成为企业所有者或管理者,并非因为他们擅长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高质量商品和服务。前两种导致经济体系失败的情况更有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资本主义三大制度的失效可能驱使个人和团体通过游说和犯罪来调整收入分配至对自己更有利的情形,这么做给他们带来的收益可能超过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收益。4
资本主义是历史上首个其精英阶层身份通常由个人经济表现决定的经济体系。一个资产管理不善的封建领主,顶多是个落魄的贵族。但若企业主经营不善,他们就会破产,而破产的企业主也就失去了企业所有者的身份。市场竞争对企业行为施加的约束是自动形成的——企业要么生产并销售有利可图的优质产品,要么失败。市场竞争将淘汰表现不佳的企业和个人。
“优步文件”:一份遭到泄露的、来自网约车公司“优步”(Uber)的机密文件揭露,该公司向全球各城市的扩张,不仅得益于技术和运营方面的迅速创新,还涉及激进(有时甚至非法)的竞争手段以及持续不断的政治游说活动。
当然,如果资本主义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一开始就拥有财富或广泛的政治人脉,他们即使遭遇失败,也可能存活下来。正如亚当·斯密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企业具有强烈动机去减少它们所面临的竞争。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成功:要想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政治因素
政府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政府在经济中的直接参与程度如何,它们都负责制定、执行和修改那些影响经济运行方式的法律法规。市场、私有财产和企业都受到法律和政策的规范。
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对于市场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政府负责裁决所有权纠纷和保护财产权,并制定相关法规,以防止企业通过相互勾结或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来破坏市场竞争。
除了支持资本主义制度的运行外,政府还负责提供基础设施、教育和国防等一些基本的商品和服务。在本书中,我们将探讨为什么政府在如维护市场竞争、税收以及为环境保护提供补贴等领域实施的政策——这些政策影响着收入分配、财富的创造、就业率和通货膨胀水平——也可能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政治体制
- 政治制度(political system)
- 政治制度决定了政府的选举方式,以及这些政府如何制定和执行影响着全体或大多数人口的决策。
- 民主(democracy)
- 一种在理想情况下赋予所有公民平等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以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新闻自由等个人权利为特征;同时,它还包括公平选举制度,几乎所有成年人都有资格参与投票,如果政府在选举中失败就会下台。
资本主义之所以呈现出多种形态,原因之一在于它与不同的政治制度共存。政治制度,例如民主或独裁,决定了政府的产生方式,以及这些政府如何制定和实施影响民众的决策。
资本主义早在民主制度出现之前就已在英国、荷兰以及现今大多数高收入国家中兴起。直到19世纪末,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允许大多数成年公民参与投票(新西兰是第一个)。即使在相对晚近的历史中,资本主义也与非民主统治并存,例如1973年至1990年的智利、1964年至1985年的巴西,以及1945年之前的日本。当代中国实行的是一种国家高度干预的资本主义变体,其政府体制也并不是我们所定义的民主制度。然而,在当今许多国家,资本主义与民主制度共存并相互影响。
与资本主义类似,民主制度也具有多种形式。国家元首可以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也可以由经选举产生的机构(例如议会)选出。一些民主制度严格限制个人通过资金捐助影响选举或公共政策的方式;而在另一些民主制度中,私人资金通过资助竞选活动、游说乃至贿赂等途径,对政治过程施加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是在民主国家之间,这些差异也部分解释了各国政府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原因。日本和韩国政府在指导经济发展方向上发挥着核心作用。然而,与北欧一些富裕国家相比(这些国家的税收几乎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日本和韩国征收的税额(包括地方和中央政府)相对较少。在瑞典和丹麦,税收制度被用来在更大程度上减少收入不平等,其力度远远超过日本和韩国。
问题 1.12 选择正确的表述(多选题)
根据图1.19中的信息,阅读以下表述并选择正确的选项。
- 苏联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远高于巴西,其人均GDP甚至曾在1990年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前短暂地超过阿根廷。
- 尼日利亚和博茨瓦纳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尼日利亚的经济增长受到普遍存在的腐败和非法商业行为的阻碍,而博茨瓦纳则常被称为非洲腐败程度最低的国家,并以其是全球平均GDP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著称。
- 韩国曾是一个发展型国家,其中政府和少数大型企业在引导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种体系对所有国家都是最优选择。
- 1990年后,两方国家的人均GDP均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私有财产缺乏保障、市场竞争不足,以及企业在新形成的资本主义经济中未能有效竞争。这种从明显的非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向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急剧转变,通常被称为“休克疗法”。
-
The World Bank. 1993. The East Asian miracle: 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policy.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János Kornai. 2013. Dynamism, Rivalry, and the Surplus Economy: Two Essays on the Nature of Capital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Dolores Augustine. 2013. ‘Innovation and Ideology: Werner Hartmann and the Failure of the East German Electronics Industry’. In The East German Economy, 1945–2010: Falling Behind or Catching Up?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Daron Acemoglu and James A. Robinson. 2012.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New York, NY: Crown Publishing Gro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