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繁荣、不平等和生态极限
1.8 资本主义制度
我们应如何解释世界从一个生活状况基本保持不变的状态(除非发生疫情或战争)转变为一个技术革新层出不穷的状态。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代人的生活水平都显著且可预见地优于前一代。
其中一个重要的解释是我们所说的资本主义革命:在18世纪时,一种我们如今称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方式开始兴起,并最终扩展至全球。一个世纪以前,“资本主义”这一术语还鲜为人知,但在此之后,其使用频率急剧上升。图1.13展示了《纽约时报》中(不包括体育版块)中提及“资本主义”一词的文章比例变化,这一图表清晰地反映了上述趋势。
图1.13 《纽约时报》中提及“资本主义”一词的文章比例(1851—2015年)。
数据计算由圣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的西蒙·戴德奥(Simon DeDeo)提供,来源于New York Times. 2016。点击进入《纽约时报》文章档案。
- 资本主义(capitalism)
- 一种以企业为主要经济组织形式的经济体系。在此体系下,资本品的私人所有者雇佣劳动力生产商品和服务,并在市场中出售以获取利润。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主要经济制度包括私有财产、市场和企业。
- 经济体系(economic system)
- 一种具有独特基本制度的经济活动组织方式。过去和现在的经济体系包括中央计划经济(例如20世纪的苏联)、封建经济(例如中世纪早期的欧洲大部分地区)、奴隶经济(例如19世纪废除奴隶制前美国南部和加勒比地区的种植园经济),以及资本主义(当今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
- 制度(institutions)
- 一套规范人与人以及人与生物圈之间社会互动的法律和非正式规则,有时也被称为“游戏规则”。
在日常交流中,“资本主义”一词被赋予了多种含义,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对其有着强烈的情感反应。然而,在经济学领域,我们对这一术语有着严格的定义: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特定制度组合为特征的经济体系。经济体系是指一个经济体组织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的方式。在此背景下,“制度”一词指的是规范生产与分配活动的法律以及社会习俗。
资本主义的核心制度包括私有财产、市场和企业。
鉴于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资本主义经济体中,往往容易忽略制度的关键作用,而这些制度恰恰是资本主义有效运作的基石。由于对这些制度过于熟悉,我们很少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在探讨这些制度如何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相互结合之前,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定义。
私有财产
拥有私有财产权意味着你可以:
- 按照你所选择的方式享用自己的财产。
- 根据你的意愿,可以拒绝他人使用你的财产。
- 通过赠与或出售的方式将财产转让给他人(对方随后成为财产的所有者)。
- 私有财产(private property)
- 若某物的所有者有权排除他人使用、有权从中获益,并有权将之与他人交换,该物即为私有财产。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私有财产的范畴不断演变。在某些社会中,例如我们的远古祖先所生活的狩猎采集社会中,私有财产几乎仅限于饰品和衣物等个人物品。在另一些社会中,作物和牲畜被视为私有财产,但土地不属于私有财产。土地的使用权,通常由社群成员协商一致或由一位首领授予家庭,且家庭无权出售土地。
在某些经济体系中,特定的群体(即奴隶)可以被归为私有财产。
私有财产可以归属于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非政府组织。然而,并非所有我们所重视的事物都属于私有财产的范畴。例如我们呼吸的空气以及我们利用的大部分知识,它们既不可以被私人占有,也无法在市场上进行买卖。
市场
市场是将个体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买卖相互联系起来并实现互利共赢的方式。
- 市场(market)
- 市场使人们能够通过互惠的方式(不同于赠与)直接交换商品和服务,这种交换是自愿进行并互惠互利的(不同于盗窃和税收),并且通常不涉及个人情感(不同于朋友、家人之间的转让)。
市场促成了商品或服务在个体间的转让。当然,转让商品或服务亦有其他途径,例如盗窃、赠与或政府指令。市场与这些途径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贸易利得,从交换中获得的收益(gains from trade, gains from exchange)
- 交易各方相较于未交易情形时获得的收益。
- 互惠性。市场上的商品转让是互惠的:与赠与和盗窃不同,个体在向他人转让商品或服务后,会立即获得来自对方的相应回报(包括在易货交易中获得的另一种商品或服务、货币,以及在信用交易中对未来支付的承诺)。
- 自愿参与性。所有的转让都是自愿进行的,因为交换的物品属于私人财产,并且买卖双方均期望通过交易获得利益:存在相互的贸易利得。
- 竞争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买卖双方的定价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例如,若卖方设定的价格过高,买方便可能转向其他价格较低的竞争对手购买商品。
企业
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具有以下特征:
- 一人或多人拥有一套用于生产的资本品。
- 企业向员工支付工资和薪水。
- 企业(通过其雇佣的管理人员)指挥员工生产商品和服务。
- 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所有权归企业主所有。
- 企业在市场上出售商品和服务,旨在获取利润。
- 企业(firm)
- 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由资本品的私人所有者雇佣并管理劳动力从事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并将其产品投放市场以获取利润。
然而,仅凭私有财产和市场并不足以界定资本主义。在许多地方,这些制度在资本主义形成之前便已占据重要地位。在构成资本主义经济的三个部分中,企业是最晚出现的。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企业类型多种多样,包括餐馆、银行、雇佣他人工作的大型农场、工业企业、超市以及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等。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些非企业性质的生产性组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扮演着次要角色,如家族生意(员工大多或全部为家庭成员)、非营利组织、员工持股的合作社以及由政府所有的实体(例如铁路、电力或水务公司)。这些组织之所以不符合企业的定义,因为要么它们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要么拥有资产并雇佣他人工作的企业主并非私人个体。
图1.14 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市场与企业。
图1.14展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定义中三个组成部分形成的相互嵌套关系。图中左侧的圆圈描绘了一个由自给自足的家庭组成的经济体,这些家庭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产出商品,但几乎不与他人进行商品交换。
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如图左侧圆圈所示的经济体,但它们的影响力远不及市场机制与私有财产制度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系(如中间的圆圈所示)。私有财产是市场运作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只有当买方有权拥有商品时,他们才愿意为之支付相应的价格。在中间的圆圈中,大部分生产活动是由个体(例如鞋匠或铁匠)或家庭(例如在农场上耕作)承担的,而非资本品所有者与雇员构成的企业。直至1600年,世界上多数经济体仍以这种方式运作。即便在某些地区存在通过支付工资雇佣员工的企业形式,它们在经济中的作用也相对有限。
自17世纪起,随着资本主义体系在英国的逐步兴起,大部分生产活动都由企业完成。企业通过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包括设备、原材料及劳动力——来开展生产活动。市场和私有财产对企业运营至关重要,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 资本品,资本(capital goods, capital)
- 资本品(有时简称为“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耐用且昂贵的非劳动投入(例如机械、设备、建筑物)。然而,一些对使用者而言成本为零的基本投入(例如空气、水、知识)并不被计入资本品之列。
- 劳动力市场(labour market)
- 劳动力市场是雇主向可能同意在其指导下工作的个人提供工资的市场。经济学家认为,在这个市场中,雇主属于需求方,雇员则属于供给方。
- 产出和资本品均为私有财产:企业的建筑物、设备和其他耐用投入品(即资本品)都归企业主所有;由此获得的产出也同样归属于企业主。
- 企业通过市场采购投入要素和销售产品:企业主的利润取决于市场,只有当消费者愿意以高于生产成本的价格购买其产品,企业才能盈利。1同时,企业还从其他市场购买投入要素,例如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工人并支付工资,使其操作企业的机器设备以实现生产。
在其他一些社会中,私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相对有限。政府掌控生产资料,控制生产活动,并决定商品的分配机制和对象。这类经济体系被称作中央计划经济。例如在1990年代初之前,苏联、东德以及众多东欧国家在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下,都曾实行过这种经济体系。
另一个对比鲜明的经济体系是奴隶经济:在此体系中,主要劳动任务不是通过企业主支付工资雇佣工人的方式完成的,而是由奴隶完成的。奴隶与被耕种的土地一样,被视作他人的私有财产。
尽管政府和家庭在所有经济体运作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根据我们的定义,当前大多数经济体均被归类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它们具备私有财产、市场和企业这三个核心特征。这些资本主义机制彼此结合的方式以及与家庭、政府和其他机构产生的互动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严格来说,资本主义并非一个单一的经济体系,而是一个体系类别。
资本主义、权力与竞争
资本主义是一种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它将权力集中在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手中,使他们能够在生产过程中组织大量雇员开展协作。然而,资本主义也对企业所有者及其他个体的权力施加限制,因为他们将在市场中面对买卖双方的竞争压力。
因此,当企业主面对员工时,企业主是“老板”。但当该企业主面对潜在客户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市场参与者,需要与其他公司竞争并试图促成交易。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它将企业间竞争和企业内权力集中与协作生产融为一体。
企业相较于家庭和政府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其成立、扩张、收缩乃至倒闭的速度之快。一家成功的企业能够在短短数年内从仅有几名雇员发展成为服务数十万客户、雇佣数以万计员工的跨国企业。企业能够实现如此迅猛的发展,正是因为它们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招募到更多的员工,同时吸引资金以购置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本设备。
企业也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倒闭。一家无法盈利的企业将缺乏必要的资金(同时也难以获得贷款)继续雇佣员工和继续生产产品。这将导致企业规模缩减,一些员工也将因此失去工作。
相比于企业,一个经营得当的家庭农场虽然可能使这一家庭比邻居过上更好的生活,但除非他们转型为企业并雇佣外部劳动力,其扩张潜力终究受限。相反,如果这一家庭在农业经营上表现不济,其经济状况可能不如邻近家庭。然而家庭的家长无法仿效企业解雇低效员工那样“解雇”子女。因此只要家庭能够养活自己,便不会面临类似企业破产的机制而被迫自动终止经营。
政府机构的情况也与之相仿:即便在运作上表现出色,其扩张能力亦较为受限;反之,若其运作效率低下,它们也往往受到保护,不会轻易面临解散的风险。
资本主义如何提高生活水平?
资本主义的出现带来了两大变化,这两大变化都提高了个体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技术
正如我们所见,持续的技术革命与企业成为主要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是同步发生的。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必然引发了技术变革。然而,在市场中相互竞争的企业确实具有强烈的动机去采用和开发更高效的新技术,并投资于那些小型家族企业难以负担的资本设备。
专业化
亚当·斯密也意识到了专业化分工带来的一些弊端:“若个体终其一生仅从事若干简单的工作,那么他就没有机会去发挥自己的理解力或创造力。因此,他自然会丧失这种努力的习惯,并且通常会变得尽可能地愚钝和无知。”
你可以在文章《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两种观点》中了解他对于这一问题的担忧。
大型企业的发展以及全球市场的扩张推动劳动分工和产品专业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正如亚当·斯密所阐释的那样,通过将生产流程组织得更为专业化,工人专注于不同的任务,企业能够在不增加员工人数的情形下提高产量。
练习1.7 资本主义
图1.13 展示了《纽约时报》中提到“资本主义”一词的文章比例(从1851年到2015年)。
- 你能否解释为什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在某些时期会激增?
- 你认为为什么自1980年代末以来,“资本主义”一词的提及率一直如此之高?
练习1.8 最贫穷者的小屋
“即使是最贫穷的人,他在自己的小屋中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但英国国王不能进入;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败房屋的门槛。”——威廉·皮特,第一代查塔姆伯爵,在英国议会的演讲(1763年)
- 这段话向我们揭示了私有财产的哪些含义?
- 在你的国家,这一原则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人们的住所?
问题 1.7 选择正确的表述(多选题)
以下哪些是市场的例子?
- 在中央计划经济中,由政府命令导致的商品和服务转移不属于市场。
- 拍卖市场仍然是一个市场,只不过其定价机制是通过竞价而非协商或挂牌来实现的。
- 转售市场仍然是一个市场,即使所涉及的商品已经被出售过一次。
- 非法市场在经济学意义上仍然是市场。
练习1.10 企业还是非企业?
请根据我们的定义,考察以下每个实体是否符合企业的特征,并由此判断其是否属于企业。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信息。
- 约翰·路易斯合伙公司(英国)
- 越南的一个家庭农场
- 你目前签约的家庭医生的办公室或诊所
- 沃尔玛(美国)
- 十八世纪的海盗船(参见我们在第5单元中对皇家流浪者号的描述)
- 谷歌(美国)
- 曼彻斯特联足球俱乐部(英国)
- 维基百科
-
Paul Seabright. 2010. The Company of Strangers: A Natural History of Economic Life (Revised Edit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